再忆512
28日晚上,我又和赵永强去了肖家河吃饭,一入路口,熟悉的街景、熟悉的同伴,又让我想起了512的时候,我们三人一起来肖家河吃饭、购物。那家水站,现在门口罗雀,当时却排了长队,恐慌的人们受着传言的驱动都来买水。那家蛋糕房,现在门面一新,当时我们一起排队打算买些回去做储备粮,不过后来由于队伍太长,陈博率先放弃了。那家小超市,现在里面货物充盈,当时我们从红旗超市失望而归后,来到这里有了些激动的发现,三人各取所需,我买了香烟和打火机,还有啤酒。那家红旗超市,现在秩序井然,当时队伍排的长长的,不许新客进入,里面的含水饮料已被扫荡一空。最后我们走到了皇家牛肉店,这里是没什么变化的地方,我们当时就是在这里扫除饥饿的,今天我们又在这里大快朵颐。
一幕幕,犹在眼前。
回到777,我取回了我寄存在这里的物品,里面还有地震的时候用到的蜡烛和打火机,512的晚上我们就是在蜡烛的微光指引下爬到了9层我们的住处。在楼梯上,我又记起了514的一幕,当时我和赵打给陈博电话约他吃完饭,但是他说已经吃好,这令我们非常生气,在异乡的危机时刻居然私自行动,我们也只好自行下楼梯去吃饭。没想到在楼梯上遇到了吃饭归来的陈博,大概是也觉得不好意思,他急忙摸出了两根黄瓜,说是特意为我们买来的,两根黄瓜就想收买我们?看到我们面色仍然不佳,陈博只得又取出了两个大鸭梨,说这也是给我们特意买的,看到陈博如此舍本,我们也不能太过分,只是说好以后吃饭要统一行动,然后我们就下楼了。那次我们吃了顿相当难吃的毛血旺,这是我次数很少的美食败仗之一。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西藏归来之一
从西藏回来已经快一个月,我试图回忆西藏之行的点点滴滴,但是很多事情都有些模糊了,很多时候脑子都只是一些影子,即使是当时惊叹的美景。
不过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那就是在然乌镇一个人用4个小时等过路车。当时非常的焦急,心中一直在不断思索,车什么时候才回来,是不是路上发生了滑坡,那些向我提出包车的藏族人是不是心怀叵测,今晚会不会还住在这里,耽误了一天会如何影响日后的行程,等等,直到在下午两点等到了过路的面包车,车上还有在林芝认识的熟人。那真是令人难忘的4个小时。这是我此次西藏行里很少遇到的逆境,但是对我印象却最深,而其他的时刻却印象很浅了。这是什么原因,我想是因为逆境更容易让人牢记,顺境让人遗忘,人在逆境中才会成长。就是这个原因,当我老的时候,我会不断回味那些经历的逆境,那才是我认为我留在世上的印记。
在此次西藏之行中,我虽然到过我之前从未到过的6000多米海拔高度,睡在3000米的海拔高度,但是当实现了这些目标后,心情并没有很激动,因为之前经过了漫长的路程。看来有时候结果真的不是很重要,至少在你得到它的时候,你不会拥有曾经幻想的激动。过程更加重要,旅行的时候这种感觉非常明显,我心情最舒畅的时候,不是在雀儿山、然乌湖和布达拉宫,而是在路上,在从拉萨到林芝的路上,在从林芝到波密的路上,在从然乌到八宿的路上。即使最后没有到达南迦巴瓦峰,没有看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没有太失望,因为该享受的已经享受了,这就是旅游的目的,这也是生活的目的。总结起来,就是不要太在乎结果,要享受过程。懂得享受,这就是我最大的感悟。
现在有时候又回想起去之前的思虑再三,不断看到各种消息,比如川藏线上的危险,第一次上高原的风险等,甚至我曾经想飞去飞回。不过最后还是把川藏进青藏出的方案改成了青藏进青藏出的方案。这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造成的。这虽然是人躲避风险的本能,但是这种本能却使得我可能丧失看到新世界的机会,使我丧失成为哥伦布、张骞、麦哲伦的机会。不过,万幸的是,最后我在拉萨重新强迫自己向川藏线的方向走,向自己原以为充满风险的方向走。这个尝试让我收获了看到以前从未看到的美景的结果,让我知道我可以禁受48小时长途卧铺车的颠簸。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失去行动的勇气,去向原先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发起挑战,勇于改变,迎接挑战,享受过程,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否则到老了将非常寂寞,不是因为身边无人,而是因为自己虚度了一生。
如果管理时间
读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感想
1、时间无法改变,要改变自己
2、为每天做的事情做记录,有个供反省的对照
3、以绝对做标准,而不是相对,即尽量不要和别人比较
4、要面对资源的分配本来就是不均的这个现实,把时间用于可以改变的事情
5、目标要可实现然后持之以恒,方法可以在实践中摸索
6、尽量多做有用而无趣的事情,但尽量不做有趣而无用的事
7、不要相信运气,那只是成功者的托辞,背后肯定有受罪的事
8、要克服大脑天生的好动、自我保护、选择性失明的特点,要用理性来克服它
9、每天能否坚持做有用而无趣的事2小时以上
10、优秀的人才会有高质量的朋友
成都日记 5月12日 晚
到宜必思之前,樊汝离开了我们,他一直惦念他家中的小猫。
到了宜必思后,看到门前树立了警戒线,电也停了。已经不许人进入房间休息了,即使是陈博这样的房客也不行,但是经过协商,陈博进去拿了些衣服。不过遗憾的是陈博的书包和钱包都遗留在了成都研发中心。
我们三个不得已在门前的一片空地上坐了下来,留心听着周围人的讨论,后来我们和宜必思的女经理聊了起来,她相当的负责任,除了耐心的劝解大家不要进住,还和我们聊了起来,以舒缓我们的情绪。宾馆的员工看得出来也都很尽责,似乎没有人回家,都在现场维持着秩序,这是我对成都人在此次地震中留下良好印象的开始。后来宜必思给了我们三瓶水和两把雨伞。因为天下起了雨。同时我还在不断的和北京的同事使用短信联系,相互慰问。
差不多待了半小时,我们决定回我和赵永强住的777酒店看看,看是否能够入住,这时候我们没有对地震的恐惧反而是对可以舒服的躺在床上充满了期待。
沿途上,空地上、立交桥下、草坪中、街道两旁已经挤满了人,很多都从家中带来了席子、被子,铺在地上。但是看不到太多的惊慌,很多人都在打牌,在聊天。还有人在收听广播,等待政府的权威广播。
回到777后,发现这里还是继续停电,但是没有人阻止我们上去房间,我们的房间在6楼。我和赵上去打算把笔记本带上去,这样也能轻松一下。楼道里一片昏暗,我们只能小心的爬楼梯。到了我们的房间时,让我们大吃一惊,房间门竟然洞开着,不过里面的东西倒没有缺少,反而多了一件东西—电视上的抹布,我猜测是服务员正在收拾房间时,地震开始了,她急忙撤走,忘了抹布,也忘了关门。可以想象她当时的惊慌。
回到楼下,我提议现在先去吃一顿饱饭,肚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走向我们熟悉的浏阳河湘菜馆,到了那里,发现早就关门,而且门口也被黄色警戒线围住,感觉比较危险,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它对面的法院门口可以看出掉下来很多东西。这时我们开始听一辆汽车里传出的成都电台的广播,里面宣读了成都市政府的公报,在不断的安抚大家。
听了一会儿,我们开始往回走,到路口的白天鹅酒家吃饭,那里没有关门。里面吃饭的人还不少。我们吃得很饱,还一人喝了一瓶啤酒,此后的几天,啤酒一直是我们主要的饮料。
饭后我们再次回到了宜必思,过不久,来电了。我们到了宜必思的大厅里看电视,里面不断播放着地震当时成都的情况、很多记者在采访市民。感觉大家都还很镇定。但是一直没有震中的消息。
不久,我和赵又回去了777酒店,那里还没有电,为了防止一直没电,我特地买了4根蜡烛。我们点着蜡,摸索着上楼梯进房间。
到了差不多9点,终于来电了,我们赶忙打开电视,这是电视里开始播放地震的详情了,不过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地名像映秀、北川、青川、什邡还没有出现,电视里在不断播放着都江堰的情况,看来情况严重。
不久,电话响了,孙塑辉通知我们立即到宜必思集合,一起出发去成都市公安局进行现场保障。虽然知道又要熬一夜,但我还是暗自庆幸,可以避免在6楼经历余震了。
成都日记 5月12日
5月12日 星期一
上午9点多到了天翼的三层会议室。先开始和项娇沟通浩特的版本问题和功能问题。
樊汝来了后,开始协调浩特的事情,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中午的时候黄豪请我们去吃饭。
午饭后,陈博去了成都研发中心,我们则到了天翼的一楼运维部继续开始协调浩特前端问题,我在rtx上和继续和项娇沟通如何看浩特前端的问题。
突然我感觉脚底下摇晃的很厉害,以为有人在搬运东西,并没有特别在意,这时候坐在我左边的孙塑辉质问我
为什么要摇晃,我奇怪的回答,我没有啊。然后他看了看地,突然说:“地震”。我立刻懵了,转身对右边的赵永强说:
“地震了,快跑”。赵永强立刻站了起来向外跑去,我跟在他后面,跑出了天翼办公室,并很快的跑到了写字楼外的草坪上。
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大批的人流正在涌出写字楼。这时候明显的感动脚下的地面在摇动,但还不是很严重,还可以站住身子。这时有人
惊呼:“快看”。我这是看到写字楼的顶层(6层),正在剧烈的摇晃,外墙上的瓷砖纷纷掉落,我当时感觉这座楼马上就要塌了。这时我还是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是地震,毕竟没有经历过,我先开始以为只有天翼的楼在摇晃。这时候我看到周围写字楼下也聚满了人,我才意识到真的是地震。过了几分钟,楼停止了摇晃,这时候开始寻找熟悉的人,很快和赵永强、樊汝、天翼的人聚到了一起,大家面面相觑,毕竟都没有经历过地震。又过了大约10分钟,我们看到了陈博,他刚从成都研发赶过来,据他说,成研的人都已经顺利撤出。
这时候看到一部分人正回到楼里取物品,我和赵也寻思了一下,还是回去把笔记本取出来比较好。而且我们想余震不太可能立刻发生。我们赶紧跑回去后,取出了笔记本。这是我们看到天翼黄豪正在打电话并拍照,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在rtx留下了:“各位成都刚刚发生大地震,我们先撤了”的留言。(现在想起来还是有点冒险)之后我们又回到了草坪上,我打开电脑开始在rtx上和北京聊天,并上网查询。
30分钟后,我们开始撤走,打算先回宾馆。此时终于打通了和家里的电话,报了平安。
我们先回了陈博所住的宜必思宾馆,在路上我们发现大量的群众都到了街道和草坪上,机动车挤满了道路。路上我们巧遇了王小朋和欧阳光大家都很平安。
成都日记 5月11日
5月11日 星期日
今天周日,度过了无聊的一天,赵永强去了都江堰玩(很幸运),陈博去天府广场逛街。我则去肖家河的雅安面馆吃饭,顺便买了个手机万能充电器。睡了一下午觉,下午4点多被樊汝的电话吵醒,说晚上天翼请客。
晚上,陈博、赵永强、樊汝、我和天翼的黄豪、孙塑辉去洛总开的泰吉火锅吃饭,然后又去了望江楼附近的酒吧一条街上的升级酒吧聊天,聊了一晚上到12点。期间听说王小朋和欧阳光要过来,一直在等他们,但他们一直没到。
出差归来
从成都回来了。对于成都的饮食非常适应,5天时间里吃了4顿火锅,最后一天晚上的胖妈火锅感觉最佳,不是很辣,比较对味。又一次去肖家河吃了雅安面条,一如既往的好吃。
此次没有时间瞎逛,只是周日一起去了趟新五朵金花之一的XX梅林,体会了一下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果,环境很舒适,北京是没有这种离城市中心如此近的休闲地方啊。
从堵车想到的
因为前几天老是迟到,所以今天特意比平时早起了15分钟,但没想到遇到了堵 车,结果到公司的时间比平时还晚。个人的努力就这样被交通这个大的非线性系统给消耗殆尽了。这让我想到,历史上有很多人都很努力,想要创一番事业,不过都 被当时社会这个大系统所淹没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为什么会被淹没呢?我想是因为社会的复杂性造成的。复杂性在于组成社会的元素众多有人、自然、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 组合,这些组合我们称之为条件。这些条件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你对这个社会所施加的影响也就是你个人的努力。我把个人努力当作输入施加给社会这个系统,输出呢 就是社会所给予个人的影响,包括地位、金钱、家庭等等。由于这个社会的复杂性导致社会系统本身不是线性的,你的输入和社会的输出有时不能成正比,有人把这 称之为运气,这确实不可捉摸。但是你又不能不努力,因为没有输入肯定是没有输出的,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希望社会成为一个线性系统,你的努力将会得 到成正比的回报。时势造英雄,英雄肯定是努力的,而当时的社会在英雄努力的方向上是线性的。那最后我要问的是我该怎么办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得理清一个问 题,就是个人会给系统一个输入,但是个人并没有独立于系统而存在,他本身就在这个系统里,他的输入其实就构成了系统众多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看个人对社会的参与程度了。那么我想如果你想让系统给你的输出正比于你的输入,那么最好力争把这个系统改造成一个线性的系统,你可以,因为你是社会系统的一分子。
另外,不仅个人的输入构成了系统的众多条件,个人对于系统输出的反馈也是条件。个人与社会关系何其复杂。联想到刚刚逝去的混沌学之父所说的“亚马逊雨林的蝴蝶扇了下翅膀,导致了美国加州的龙卷风”,我想个人确实要慎重考虑给予社会的输入。
(此文为旧文,写于2年前,近期又有新的感悟,有所补充)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原文在这里:
http://news-service.stanford.edu/news/2005/june15/jobs -061505.html
很荣幸和大家一道参加这所世界上最好。我大学没毕业,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离大学毕业典礼这么近。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三个我自己的故事,不讲别
的,也不讲大道理,就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我在里德学院(Reed College)只读了六个月就退学了,此后便在学校里旁听,又过了大约一年半,我彻底离开。那么,我为什么退学
呢?
这得从我出生前讲起。我的生母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在校研究生,她决定将我送给别人收养。她非常希望收养我的是有大学学历的人,所以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我一出生就交给一
对律师夫妇收养。没想到我落地的霎那间,那对夫妇却决定收养一名女孩。就这样,我的养父母----当时他们还在登记册上排队等著呢--- -半夜三更接到一个电话: "我们这儿有
一个没人要的男婴,你们要么?""当然要"他们回答。但是,我的生母后来发现我的养母不是大学毕业生,我的养父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 ,所以她拒绝在最后的收养文件上签
字。不过,没过几个月她就心软了,因为我的养父母许诺日后一定送我上大学。 17 年后,我真的进了大学。当时我很天真,选了一所学费几乎和斯坦福大 学一样昂贵的学校,当工人的养父母倾其所有的积蓄为我支付了大学学费 。读了六个月后,我却看不
出上学有什么意义。我既不知道自己这一生想干什么,也不知道大学是否能够帮我弄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这时,我就要花光父母一辈子节省下来的钱了。所以 ,我决定退学,并且
坚信日后会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当年做出这个决定时心里直打鼓,但现在回想起来,这还真是我有生以来做出的最好的决定之一。从退学那一刻起 ,我就可以不再选那些我毫无
兴趣的必修课,开始旁听一些看上去有意思的课。
那些日子一点儿都不浪漫。我没有宿舍,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我去退还可乐瓶,用那五分钱的押金来买吃的。每个星期天晚上我都要走七英里 ,到城那头的黑尔科里施
纳礼拜堂去,吃每周才能享用一次的美餐。我喜欢这样。我凭借好奇心和直觉所干的这些事情,有许多后来都证明是无价之宝。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当时,里德学院的书法课大概是全国最好的。校园里所有的公告栏和每个抽屉标签上的字都写得非常漂亮。当时我已经退学,不用正常上课 ,所以我决定选一门书法课,学学怎
么写好字。我学习写带短截线和不带短截线的印刷字体,根据不同字母组合调整其间距,以及怎样把版式调整得好上加好。这门课太棒了,既有历史价值 ,又有艺术造诣,这一点
科学就做不到,而我觉得它妙不可言。
当时我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十年之后,我们在设计第一台 Macintosh 计算机时,它一下子浮现在我眼前。于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计算机中。这是第一台有这么漂亮的文字版式的计算机 。要不是我当初在大学里偶然选
了这么一门课,Macintosh 计算机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印刷字体或间距安排合理的字号。要不是 Windows 照搬了 Macintosh,个人电脑可能不会有这些字体和字号。要不是退了学,
我决不会碰巧选了这门书法课,个人电脑也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些漂亮的版式了。当然,我在大学里不可能从这一点上看到它与将来的关系。十年之后再回头看 ,两者之间的关系就
非常、非常清楚了。
你们同样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相信这些点迟早会连接到一起。你们必须信赖某些东西- ---直觉、归宿、生命
,还有业力,等等。这样做从来没有让我的希望落空过,而且还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好恶与得失。幸运的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我在 20 岁时和沃兹(Woz,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 Wozon 的昵称----译注)在我父母
的车库里办起了苹果公司。我们干得很卖力,十年后,苹果公司就从车库里我们两个人发展成为一个拥有 20 亿元资产、4000 名员工的大企业。那时,我们刚刚推出了我们最好的
产品----Macintosh 电脑----那是在第 9 年,我刚满 30 岁。可后来,我被解雇了。你怎么会被自己办的公司解雇呢?是这样,随著苹果公司越做越大,我们聘了一位我认为非常
有才华的人与我一道管理公司。在开始的一年多里,一切都很顺利。可是,随后我俩对公司前景的看法开始出现分歧,最后我俩反目了。这时 ,董事会站在了他那一边,所以在 3
0 岁那年,我离开了公司,而且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我成年后的整个生活重心都没有了,这使我心力交瘁。
一连几个月,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感到自己给老一代的创业者丢了脸----因为我扔掉了交到自己手里的接力棒。我去见了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惠普公司创始
人之一─译注)和鲍勃诺伊斯(Bob Noyce,英特尔公司创建者之一─译注),想为把事情搞得这么糟糕说声道歉。这次失败弄得沸沸扬扬的,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是,渐渐地
,我开始有了一个想法----我仍然热爱我过去做的一切。在苹果公司发生的这些风波丝毫没有改变这一点。我虽然被拒之门外,但我仍然深爱我的事业。于是 ,我决定从头开始。
虽然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但事实证明,被苹果公司炒鱿鱼是我一生中碰到的最好的事情。尽管前景未卜,但从头开始的轻松感取代了保持成功的沉重感 。这使我进入了一生
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 在此后的五年里,我开了一家名叫 NeXT 的公司和一家叫皮克斯的公司,我还爱上一位了不起的女人,后来娶了她。皮克斯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
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Toy Story),它现在是全球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室。世道轮回,苹果公司买下 NeXT 后,我又回到了苹果公司,我们在 NeXT 公司开发的技术
成了苹果公司这次重新崛起的核心。我和劳伦娜(Laurene)也建立了美满的家庭。
我确信,如果不是被苹果公司解雇,这一切决不可能发生。这是一剂苦药,可我认为苦药利于病。有时生活会当头给你一棒,但不要灰心 。我坚信让我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
是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所以,一定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选择爱人时如此,选择工作时同样如此。工作将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让自己真正满意的唯一办法 ,是做自己认为是有
意义的工作;做有意义的工作的唯一办法,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你们如果还没有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那就不断地去寻找,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就像一切要凭著感 觉去做的事情一样
,一旦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感觉就会告诉你。就像任何一种美妙的东西,历久弥新。所以说,要不断地寻找,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半途而废。
我的第三个故事与死亡有关。17 岁那年,我读到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如果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我记住了这句话,从那时起,33
年过去了,我每天早晨都对著镜子自问:"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吗?"如果一连许多天我的回答都是"不" ,我知道自己应该有所改变了。
让我能够做出人生重大抉择的最主要办法是,记住生命随时都有可能结束。因为几乎所有的东西----所有对自身之外的希求、所有的尊严 、所有对困窘和失败的恐惧----在死
亡来临时都将不复存在,只剩下真正重要的东西。记住自己随时都会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防止患得患失的最好方法。你已经一无所有了,还有什么理由不跟著 自己的感觉走呢?
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我在早上七点半作断层扫描,在胰脏清楚出现一个肿瘤,我连胰脏是什么都不知道。医生告诉我,那几乎可以确定是一种不治之 症,我大概活不到
三到六个月了。医生建议我回家,好好跟亲人们聚一聚,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建议。那代表你得试着在几个月内把你将来十年想跟小孩讲的话讲完。 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
搞定,家人才会尽量轻松。那代表你得跟人说再见了。我整天想着那个诊断结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从喉咙伸入一个内视镜,从胃进肠子 ,插了根针进胰脏,取了一些肿瘤
细胞出来。我打了镇静剂,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场。她后来跟我说,当医生们用显微镜看过那些细胞后,他们都哭了,因为那是非常少见的一种胰脏癌 ,可以用手术治好。所
以我接受了手术,康复了。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时候,我希望那会继续是未来几十年内最接近的一次。经历此事后,我可以比之前死亡只是抽象概念时要更肯定告诉你们下面这些:
没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们共有的目的地,没有人逃得过。这是注定的,因为死亡简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发明 ,是生命变化的媒
介,送走老人们,给新生代留下空间。现在你们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变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讲得这么戏剧化,但是这是真的。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 。最重要的,拥有
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它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轻时,有本神奇的杂志叫做 《Whole Earth Catalog》,当年我们很迷这本杂志。那是一位住在离这不远的Menlo Park的Stewart Brand发行的,他把杂志办得很有诗意
。那是1960年代末期,个人计算机跟桌上出版还没发明,所有内容都是打字机、剪刀跟拍立得相机做出来的。杂志内容有点像印在纸上的Google ,在Google出现之前35年就有了:
理想化,充满新奇工具与神奇的注记。
Stewart跟他的出版团队出了好几期《Whole Earth Catalog》,然后出了停刊号。当时是1970年代中期,我正是你们现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在停刊号的封底,有张早晨乡间小
路的照片,那种你去爬山时会经过的乡间小路。在照片下有行小字: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那是他们亲笔写下的告别讯息,我总是以此自许。当你们毕业 ,展开新生活,我也以此
期许你们。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非常谢谢大家